2018.12.22
一粒米傳愛無國界 台灣米援外17年39國34萬噸
(台灣英文新聞 / 林靜怡 綜合報導)台灣米渡洋傳愛無國界已歷17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今(21)日表示,該署已審核通過台灣世界展望會、慈濟基金會、外交部等單位之2019年糧食援外計畫,續提供17,690公噸白米,援助18國家的貧困災民。台灣將持續對拯救貧窮與解除飢餓議題投注心力。
受援助的貧困災民分別是史瓦帝尼、宏都拉斯、海地、巴拉圭、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貝里斯、馬紹爾群島及帛琉共和國等18國家人民。據聯合國2018年發布之「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2017年全球約有8.21億人口,無法獲得足夠糧食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大約每9個人即有1人處於營養不良,亟需救援。
為展現台灣人的愛心,善盡國際社會人道義務,自2002年起,農糧署透過與外交部、國際非營利組織(NGOs)合作,利用以工代賑、濟貧扶弱等方式,援助海外缺糧地區,開辦迄今,已援助39個國家,提供34萬餘公噸白米,讓1億1千萬人次之貧困民眾能及時溫飽,每包公糧米袋都印有「Love from Taiwan」,傳遞台灣愛心與溫暖,深受當地民眾、政界與媒體肯定。
另今年6月瓜地馬拉「火焰火山」爆發造成嚴重災情,台灣政府在第一時間即啟運1千公噸食米分送當地受災民眾。在中東地區,提供受敍利亞危機影響的難民及約旦人民緊急糧食援助,透過世界展望會與當地慈善組織(Tkiyet Um Ali,TUA)合作,發放至約旦12省。在非洲地區,慈濟基金會以親手佈施方式,將台灣愛心米親送至災民貧戶手中,改善貧民飲食並減輕生活壓力,且迄今已有近100萬戶。
農糧署強調,台灣愛心米賑災饑民,主動伸出援手,不僅發揮雪中送炭精神,更能深化我國人道援助形象,在國內糧食安全無虞下,該署將持續與外交部及民間公益社團合作,無償提供公糧白米辦理糧食人道援助,用愛心讓台灣走進世界,並在各受援地區生根發芽,讓世界看見台灣,以宣揚我國人道精神,善盡國際社會責任。
資料來源: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6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