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小包裝米熱銷、業務用米急凍 糧界估食米消費持續下滑
正值一期稻作收穫季節,但由於疫情嚴峻,食米量萎縮,糧界憂心。圖/農糧署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幾乎各行各業都重創,以米糧業為例,小包裝米雖熱銷,但由於餐廳、夜市的大包裝業務用米銷量急速下滑,兩者消長相比,整體銷量仍衰退至少三成;米糧界預估,即便是國人宅在家,用餐多也不見得會煮飯吃米,食米消費量將持續下滑。即使短期間民眾因為疫情搶買小包裝米,但業者認為,對產業來說並非好事。
中華民國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吳源昌表示,消費者在家防疫買米,只是造成「搶買」假象;去年這時候也發生過一次,但對米糧業者來說是不利的,並非好消息,因為消費者搶買回去也是放著,會停滯一兩個月不買。現在正值一期稻作的收割期,大量生產的時候,消費者卻不買了,對整個產業來說,並非好消息。
吳源昌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消費至少下降七成以上,對幾個有做小包裝米的業者是利多,但米糧界絕大多數是做大包裝業務用市場,現在餐廳關閉,外帶有限,能消費的量也有限。
他以去年麵粉消費量為例,去年台灣1到7月的麵粉消費量,比前年增加3萬7000多公噸,等於每個月平均成長5000公噸,麵粉做麵包、麵條消費大增,反觀米的消費就降低,從這小地方可以看到稻米消費的現況,今年預估也跟去年差不多。
台南芳榮米廠執行長黃麗琴表示,因為疫情關係,小包裝米業績成長三成,但米廠最大的消費對象,是業務誤用的餐廳,業務用米也衰退三成,餐廳現在不開,或轉作外帶外送,有些餐廳覺得不方便就乾脆歇業,一邊業績增加、一邊減少,但是沒辦法打平。因為對米廠來說,業務大包裝米占了九成,家用小包裝的業務僅占了一成,等於整體營業下滑兩成;加上現在宅配卡關,就算訂米也沒辦法馬上就到,會延遲兩三天。
中華民國米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榮福表示,這波疫情影響,小包裝米成長至少三分之一,但學校午餐停課就沒有吃米,加上餐廳團膳消費停滯,大包裝業務用市場急速萎縮三分之二,這樣兩相平均「平衡不過來」。消費者寧可去外面買、外帶外送,也不一定吃飯。且就算防疫在家,可以買麵、吃水餃,米食消費量比平時統計更急速萎縮。
李榮福表示,去年一整年疫情不嚴重,這些大宗物資不用急著購買,但白米消費量還是萎縮2萬公噸,而麵粉消費增加了;今年疫情嚴峻,端午節包粽子也減少了,原本今年一期稻作休耕7萬4000公頃,預期稻米價格會好,但因為疫情關係,消費量嚴重萎縮,稻穀價格不如預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5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