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素來便有「豐葦原之瑞穗國」的美稱,但關於稻米傳入日本的途徑與順序,目前還是個謎,不過經過長年的考古分析,目前認為「稻米是經由朝鮮半島再傳播到日本」這個說法似乎比較正確。
撰文=宮崎正勝(1942年出生,原任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系畢業。)
《日本書紀》中記載的「陸地」與「海」與「山」
史前時代的日本歷史,其特色為兩種不同性質的飲食文化互相交流的歷史。東日本是狩獵與採集的社會,至於西日本,由於不斷有農民從朝鮮半島移居到西日本,因此從西日本開始慢慢拓展成稻米社會。在狩獵與採集的社會當中,生活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左右,就如同日本海幸彥與山幸彥的神話一般,山與海的食材完全不相同。於此同時,農民慢慢移居到東日本的濕地。正如日本有「豐葦原之瑞穗國」的美稱一般,以栽種稻米為主的社會文化漸漸在日本列島紮根。
《日本書紀》當中有一段神話是關於一位專管「食」的保食神。神話的內容如下:
受天照大神之命,月夜見尊來到葦原中國見保食神。保食神面向「陸地」的方向,從口中吐出了「飯」,再面向「海」的方向,從口中吐出了「魚鰭大小不一的各種魚類」,最後面向「山」的方向,從口中吐出了「毛粗細不同的獸類」來款待月夜見尊。月夜見尊見狀,誤以為保食神竟敢用給他吃從口中吐出的骯髒食物,一怒之下把保食神殺了之後回到了高天之原。
天照大神在聽到這件事之後,派了天熊人前往調查事情的原委。天熊人發現保食神屍體的頭部竟然長出了牛和馬、額頭長出了小米、眉毛長出了蠶、眼睛長出了稗、腹部長出了稻,而陰部則長出了麥、大豆以及紅豆。天熊人將這些帶回去給天照大神之後,天照大神非常欣喜,將這些東西賜給了人民(蒼生)當作食物。
從這個神話當中可以看出,日本列島是以「陸地」為中心來栽種飯,也就是穀物。而在「海」可以捕到大小不同的魚,在「山」則可以狩獵到不同大小的獸,雖然有許多的穀物,但沒有受惠於自然界其他多樣化的食材。
從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大乾燥地帶誕生的四大文明屬於沙漠當中的文明,雖然有許多的穀物,但沒有受惠於自然界其他多樣化的食材。相對於四大文明,日本列島一直維持狩獵與採集社會,創造出「海」與「山」的當令食材與稻米文化共存的社會。
登陸日本列島的水田耕作
西元前5世紀左右,距離朝鮮半島很近的北九州開始了稻作。佐賀縣菜田的遺跡以及福岡縣的板付遺跡都是最好的証明。稻作在之後的100年間,從瀨戶內海沿岸傳到近畿一帶,甚至經過濃尾平原傳播到了關東地區。除了從歐亞大陸有大規模的人口移居到日本之外,很難解釋為什麼稻作的傳播速度會這麼快。
然而,由於關東以東的地區狩獵與採集的文化紮根很深,因此稻作傳到關東地區之後,傳播的速度突然變慢。在沖繩,繩文時代也維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稻作從西日本傳進沖繩,且金屬器具的普及要等到西元前4世紀至西元前3世紀的彌生時代。
由於移居到日本列島的人們出生地各不相同,這個時代有複數的文化圈同時共存。根據地區不同,使用的祭祀禮器也有所不同,從中也可以看出當時複數的文化圈同時共存。大至分為使用銅鐸(近畿地區為主)、平型銅劍(瀨戶內海中部為主)以及銅矛、銅戈(北九州北部為主)的三個文化圈。
銅鐸的起源是朝鮮半島的「鈴」,進到日本列島後加大成了銅鐸。銅劍、銅矛、銅戈同樣是從朝鮮半島傳進來的青銅製武器,加大後被當作是祭祀禮器使用。就像這樣,當時大量製造青銅器,除了被當作是祭祀禮器之外,也是權力者墳墓的陪葬品。
佐賀縣的吉野里遺址,其規模相當於甲子園球場,是彌生後期最大的環濠聚落。聚落除了豎穴住居之外,還具備高床式倉庫以及巨大的瞭望台。另外,雙重壕溝圍繞聚落周圍,在內壕溝的內側,堆砌開掘壕溝時所挖的土成牆,並且搭建籬笆。
從這些嚴密的防禦措施當中可以看出,在彌生後期,各個聚落之間經常發生激烈戰爭。
從熱帶日本米到溫帶日本米
正如日本列島有「豐葦原之瑞穗國」的美稱一般,日本列島的主要穀物為稻米。要說日本的文化是稻米的文化也不為過。然而,稻米傳進日本列島的時候,尚未有任何文獻記載,因此,到底哪些種類的稻米經由什麼路徑,什麼順序才到達日本?這一點到現在都還成謎。伊勢的稻降神社以及奄美大島傳說稻米是鶴叼來的,而在奧州則認為稻米是有人偷偷從天竺(印度)或唐土(中國)夾帶回日本的。
關於稻米的傳播路徑,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包括從中國浙江省的河姆渡遺址直接傳進日本的說法,以及經由朝鮮半島再傳進日本的說法等,但至今這些說法都尚未獲得證實。然而,考古學家在朝鮮半島西南部的欣岩里遺址和松菊里遺址發現了日本品種的炭化米,以及與北九州同一系統的石刀、石斧等,這個發現備受矚目。當然,這些可能是當時擁有耕種技術的人移居當地所留下的遺跡,但考慮到當時的航海技術並不成熟,因此,稻米是經由朝鮮半島再傳播到日本的這個說法似乎比較正確。
從距今4000年至5000年、屬於繩文後期的岡山縣總社市南溝手遺址,以及距今3000前的北九州繩文末期遺址中可以清楚看出,日本品種的米當初是栽種在濕地或是火耕地的熱帶日本米。
現在的人吃的是水稻田栽種的溫帶日本米,但最古老的水稻田遺址是距今約2500年,位於佐賀縣唐津市的菜田遺址。由於水稻栽種非常困難,因此用水稻種出的稻米非常珍貴,通常都被用來當作是貢品,之後水稻才慢慢開始普及。水稻耕作慢慢向北傳,距今2000前傳到了青森縣。位於青森縣田舍館村的垂柳遺址可以證明水稻耕作的北移。
內容來源=《餐桌上的日本史》,由遠足文化提供
資料來源: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975335235